大梨古诗文
首页
诗文
名句
人物
古籍
成语
国学百科
首页
诗文
名句
人物
古籍
成语
国学百科
首页
>
名句
>
两汉
>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泰山之高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泰山之高
出自两汉的《
淮南子·俶真训
》
相关名句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后汉书·列传·冯岑贾列传
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战国策·秦一·卫鞅亡魏入秦
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己,誉在上。
战国策·东周·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战国策·秦一·苏秦始将连横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庸·第十章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弟子规·信
猜您喜欢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
择子莫择父,择亲莫择邻。
增广贤文·下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
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晋书·载记·第十三章
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淮南子·原道训
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
国语·楚语·蓝尹亹论吴将毙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增广贤文·上集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战国策·秦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篇
诗文
唐诗三百
古诗三百
宋词三百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高中古诗
小学文言
初中文言
高中文言
宋词精选
古诗十九
诗经
楚辞
乐府
写景
咏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节日
春节
元宵
寒食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怀古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思念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忧国忧民
婉约
豪放
民谣
名句
写景
咏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思念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婉约
豪放
诗经
民谣
论语
史记
老子
庄子
孟子
中庸
荀子
尚书
汉书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鬼谷子
菜根谭
韩非子
红楼梦
淮南子
名贤集
忧国忧民
咏史怀古
三十六计
资治通鉴
增广贤文
了凡四训
文心雕龙
围炉夜话
随园诗话
人物
沈如筠
萧泰来
秦韬玉
虞似良
韩缜
来鹄
吕大防
刘琨
刘希夷
阴行先
李昌祺
徐祯卿
蔡德辉
黄公绍
俞樾
聂胜琼
戚夫人
张俞
武衍
道潜
朱庭玉
赵友直
解昉
李频
崔曙
吴藻
贺双卿
尹焕
王清惠
任翻
古籍
资治通鉴
山海经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老子
史记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