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圣人和贤人的本性、天赋是很难相提并论的,他们的喜好和厌恶、情感与胸怀自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就像荀子写的书与孟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召公的心意也并未完全与周公相契合。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
如果强求每个人都去树立高远的目标,而评判的标准却又模糊不清,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一样困难。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人不理解你的做法,那其实也不足为怪。你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毫不犹豫地去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豪杰和英雄。

圣贤性分¹良难并,好恶²情怀岂得同。
¹性分:天性,本性。²好恶:喜好与嫌恶。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况令树立追高远¹,而使裁量²属闇(àn)³蒙。
¹高远:高尚远大。²裁量:鉴别,衡量。³闇:黑暗。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¹无顾是豪雄²
¹力行:努力实践。²豪雄:强雄;豪杰。

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诗的首联“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开篇即表明圣贤的人性是不同的,他们的喜好和厌恶也不可能一样。这反映了诗人的深刻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情感,即使是圣贤也不例外。 颔联“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这里引用了历史上的典故,荀子与孟子的思想分歧,召公与周公的心意不合,进一步阐释了首联中提到的圣贤性分难并、好恶情怀不同的观点。 颈联“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此句表达了人生追求的艰难,树立了高远的目标,却需要在昏暗蒙蔽的环境中去裁量,去判断,去前行。 尾联“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结尾振聋发聩,举世不知并不足为怪,真正的豪雄是那些不畏艰难,力行无阻的人。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豪雄的赞美,同时也激励读者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无畏前行。 整首诗哲理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性、情感、圣贤和豪雄的独特理解,同时也激励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有无畏前行的勇气和决心。

收藏
复制
朗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圣人和贤人的本性、天赋是很难相提并论的,他们的喜好和厌恶、情感与胸怀自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就像>荀子写的书与>孟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召公的心意也并未完全与周公相契合。
如果强求每个人都去树立高远的目标,而评判的标准却又模糊不清,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一样困难。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人不理解你的做法,那其实也不足为怪。你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毫不犹豫地去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豪杰和英雄。

注释
性分:天性,本性。
好恶:喜好与嫌恶。
高远:高尚远大。
裁量:鉴别,衡量。
闇:黑暗。
力行:努力实践。
豪雄:强雄;豪杰。>

展开阅读全文

赏析

  诗的首联“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的”,开篇即表明圣贤的人性是不的的,他们的喜好和厌恶也不可能一样。这反映了诗人的深刻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情感,即使是圣贤也不例外。 颔联“>荀闇书犹非>孟闇,召公心未悦周公”,这里引用了历史上的典故,荀闇与孟闇的思想分歧,召公与周公的心意不合,进一步阐释了首联中提到的圣贤性分难并、好恶情怀不的的观点。 颈联“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此句表达了人生追求的艰难,树立了高远的目标,却需要在昏暗蒙蔽的环境中去裁量,去判断,去前行。 尾联“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结尾振聋发聩,举世不知并不足为怪,真正的豪雄是那些不畏艰难,力行无阻的人。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豪雄的赞美,的时也激励读者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无畏前行。 整首诗哲理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性、情感、圣贤和豪雄的独特理解,的时也激励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有无畏前行的勇气和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20篇诗文► 0条名句